為避免遊客撫摸磨損壁畫

时间:2025-04-20 01:49:10来源:编辑:

為避免遊客撫摸磨損壁畫,仙游文廟經常關閉廊廡大門,文庙鮮少開放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本網記者 黃淩燕 馬俊傑 文/圖) 4名李耕國畫研究院的展示制作展示國畫大師、5家仙遊知名工藝企業,孔圣經過1個多月的迹图創作、半年時間的不料不易打造,一套由名貴緬甸花梨木雕刻而成的更难長36米、寬1.8米的仙游《孔子聖跡圖》終於誕生。這套《孔子聖跡圖》耗資百萬元,文庙資金全由民間捐贈。展示制作展示為了讓更多人領略孔子儒家文化的孔圣博大精深,仙遊文廟決定將這套《孔子聖跡圖》安裝在文廟廊廡內的迹图牆上,沒想到,不料不易展示卻遇到重重困難。更难

目前,仙游仙遊文廟董事會成員已著手解決問題,力爭早日將這難得的壁雕精品向遊客敞開開放。

孔子聖跡獲盛讚“裸身”壁雕遭損害

昨日,記者在仙遊文廟看到,兩側廊廡大門緊閉。文廟董事會工作人員陳德榮為記者打開了其中一側的門,記者看到,一幅巨型的花梨木壁雕幾乎占據了整麵牆,壁雕雕刻精美,畫麵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陳德榮說,《孔子聖跡圖》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連環畫,精選了孔子從誕生到辭世的36幅國畫,文廟兩邊廊廡各掛18幅,依編年史序編輯,反映聖人一生的主要活動。當初想通過展示《孔子聖跡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去領悟孔子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山東孔廟的工作人員特地組團前來觀看仙遊文廟的《孔子聖跡圖》,他們讚歎不已,說連孔子的故鄉都沒有這樣介紹孔子生平事跡的壁雕精品。”文廟董事會董事長嚴明訓說,前來參觀的除了山東孔廟的來賓,還有來自國內其他省市區的來賓,甚至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等地的外國遊客。孔子的故事、國畫的精粹及仙遊精湛的工藝美術技藝讓他們大開眼界,讚歎不已。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展示會出現困難。在春夏之交多雨季節,廊廡裏地板和牆壁潮濕,直接影響到牆上的壁雕。為了防止壁雕受潮,文廟還專門重新修理了地板。此外,自從《孔子聖跡圖》開放展示以來,許多人聞訊趕來,看到壁雕雕刻精美,就動手撫摸,留下了許多難看的指痕。文廟管理人員擔心遊客的撫摸會磨損壁畫,隻能經常關閉廊廡大門,鮮少開放。

裝框後將重新開放

記者了解到,仙遊文廟始建於宋朝,是福建省四大文廟之一,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文廟成立董事會,並發動社會各界捐款修繕文廟。

在修繕過程中,董事會董事長嚴明訓看到文廟兩邊廊廡空無一物,就想著要把這兩段長長的空間利用起來。在董事會成員多次商討下,最終一致達成了建造一組介紹孔子生平的《孔子聖跡圖》,並把它列為文廟重修工程係列項目之一。

考慮到仙遊是“國畫之鄉”,又是“工藝美術產業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因此,《孔子聖跡圖》特別請仙遊縣李耕國畫研究院的國畫大師根據鄒城《孔孟聖跡圖》的方案,進行再設計再創作。同時,仙遊縣5家知名工藝企業的工藝大師以“仙作”技法,采用名貴的花梨木,精心雕刻成大型平雕作品,成功地將李耕國畫藝術與中國古典工藝融為一體。凝聚了畫家和工藝大師心血的作品巧奪天工,氣勢恢宏,令人讚歎不已。

“為了避免壁雕受到磨損,仙遊文廟董事會成員將特別打造玻璃框,安裝在壁雕上,把這難得的壁雕精品保護起來。”嚴明訓說,到那時文廟將重新開放《孔子聖跡圖》,讓遊客參觀遊覽,感受儒家文化。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證券分析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