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磚一屋皆有一段故事

时间:2025-04-20 04:36:28来源:编辑:

經曆千年光陰,相约向春肥西保留著許許多多老建築,安徽一磚一屋皆有一段故事,而行一山一石皆留一段典故,相约向春交匯成一部老城回憶錄,安徽這部回憶錄的而行每一頁,都鐫刻著不可磨滅的相约向春過往。

來肥西,安徽跟著小編一起翻閱這部老城回憶錄吧。而行

 

 

被譽為“廬州第一寺”的相约向春西廬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唐代時改建為“西廬禪寺”,安徽西廬寺堪稱名刹、而行寶刹。相约向春

據《紫蓬山誌》記載:通圓和尚於同治年間在修複西廬寺時,安徽陸續建成殿房124間,而行計有“大山門五間,中供彌陀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間,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加上大佛殿、後殿、宮廳、禪堂、觀音堂,位於二層的八卦亭、鍾樓亭、藏殿樓、寮房、通公塔、望湖樓等等99間半,占地麵積300多畝。寺內還收有眾多文物及蘇東坡遺物—一方宋硯。

     

遠赴紫蓬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相傳,“紫蓬山”之名是取和尚紫色袈裟及蓬萊仙島的首字而得名的,寓其“迎紫氣,赴蓬萊”之意。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紫蓬山為皖中地區的古刹之一,亦為合肥明教寺的上院,被稱為“小九華”。

     

走進西廬寺,紅牆黃瓦琉璃頂,一片富麗堂皇的恢弘之色,進入院落,朱紅立柱莊嚴巍峨,粱枋鬥拱明豔精美,讓人心生敬畏。

     

 

望月閣原名忠武閣,是清朝鹹豐皇帝為湘軍悍將李續賓建立的的祠堂,因李續賓諡號忠武,故稱忠武閣。

 

閣樓位於風景秀麗的小南河畔,高37米7層古塔,巍巍壯觀。登上望月閣,憑欄鳥瞰,古鎮美景盡收眼底,水鄉清逸靈氣,古鎮滄海桑田,身臨其境豁然開朗。

 

從高空俯瞰望月閣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彩繪作品,水鄉古鎮建築與古塔交相呼應,形成了一幅獨特的畫卷。它神色莊嚴,似乎在訴說著三河的千古絕唱。

     

望月閣與望月橋相鄰,橋下貫穿古鎮的小南河潺潺流過,“塔摩蒼穹,橋吐新月”就是對詩意望月閣的空靈寫意吧。

 

如今的望月閣,又名國粹樓,展示著民間珍藏的近千件古代藝術珍品。有明清至民國時期字跡清晰保存完好的匾額,有新時期至民國時期七千年來古陶瓷、玉器、珠寶、青銅器,有發明於晚清的照相機、民國的老照片,有唐宋以來的傳世佛教照相等。這些藏品展出滿目芳華,包羅萬象,也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位於紫蓬山下的山口古村有一條明清老街,據記載,明代吳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立戶,故稱吳家山口。至晚清淮軍統領“小吳三”修建南北兩座炮樓,挖塹壕築圍牆,山口老街作為官道上的驛站,逐漸形成一條熱鬧繁華的街市。

 

老街不算長,寬度也隻能容下兩馬並行。街道為青石板鋪就,溫潤如玉。經年累月,留下了深深的車轍。

老街位於古廬州、舒州、六安州、壽春等州縣的中心,東西南北均有官道直通各州城。過去是肥西、舒城、六安等地去廬州城的必經之地。山口老街又因瀕臨紫蓬山“西廬寺”,每年的兩次大型廟會,香客雲集於此,熱鬧非凡。過往行人、販夫走卒大多在這兒作短暫歇息,形成了老街繁華的旅店業、餐飲業等行業。

     

///

來肥西

追尋千百年來的曆史古跡

實地感受古城魅力

孫永花

責編:

祁朝輝

審核:左崇國

掃碼關注我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證券分析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