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已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期宣布

时间:2025-04-20 01:19:32来源:编辑:

原標題:再見了,再见了火車票 廈門已實現刷身份證進站上車

▲蔣老師和他收藏的火车站台票

▲加快票

▲硬座區段票

▲補票

▲車票的乘車時間

▲紙質車票

▲帶磁車票

海峽網8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 通訊員 朱可可 萬宇)歲月變遷,高鐵車票“無紙化”要來了,票厦紙質火車票也許隻能陪我們過完今年就要說再見了。门已

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期宣布,实现刷身上车明年,份证火車電子客票將在全國高鐵全麵推廣,进站今年四季度開始試點運營。再见了屆時,火车乘高鐵的票厦旅客隻需要通過互聯網訂購火車票後,在火車站進站口和驗票閘機直接刷身份證進站乘車,门已再不需要在乘車之前換取紙質車票了。实现刷身上车但以前的份证車票,也請收好。进站也許,再见了若幹年後,等老的時候,也可以給兒孫們講講曾經紙質車票的故事。

事實上,憑借刷身份證進站上車,早在我國火車票實名製管理後就開始逐漸實施。但在目前,隻在一、二線主要城市的部分高鐵車站能夠基本實現。

而在廈門,已實現刷身份證進站上車。今年2月,廈門北站開始試驗使用“刷臉閘機”,共安裝8台,旅客從出發層進站口持第二代身份證可自助實名製核驗,整個“刷臉”進站程序隻需5秒。緊接著,廈門站也安裝6台“刷臉閘機”,大大減少旅客進站核驗票證時間。

目前,其他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地區高鐵車站仍然需要“票證同驗”才能進站乘車。旅客乘坐這些車次時,仍然需要在火車站售票處換取紙質車票進行驗票、檢票才能進站乘車。

每一張車票都是有溫度的

也有許多人偏愛紙質車票,有珍藏車票的愛好。

比如,它記錄著每一個“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去大學、第一次到某一個地方……其實每一張紙質車票都是有溫度的、能牽動人心的。

蔣明生,客運工程師,在鐵路工作了40年,是老鐵路人了。他收藏了不同時期的火車票,也見證了火車票經曆硬板火車票、軟紙火車票、磁介質火車票、“無紙化”火車票等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代車票 硬板火車票

第一代硬板火車票,濃縮了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人們出行的生活圖景,用的時間最長,堪稱“爺爺輩的”。

這些“硬紙板”長約5厘米、寬約3厘米,一般得提前在印刷廠大批量預製,印後裁成小紙片。

普通車票是粉色,正麵印有票價和有效期限,背麵蓋章車次、座位號,或者貼張紙片;普通加快票,是快車,白色車票;如果你想乘這趟快車,還需要再買一張特別加快票,才能上車。

快慢車也有區別。客快聯合票,票上有一條紅色杠;硬座特快票,有兩條紅色杠。

臥鋪車也不一樣,軟坐普快聯合票,車票是藍色的,還有兩道紅色杠;軟坐特快聯合票,有四道紅色杠。

如果是半價車票,有個明顯的半字,還要剪掉一角,主要是學生、小孩等購買半價票。“當時隻有北京、上海兩個地方印刷,我們買回來放在票庫裏。”蔣明生說。那時,售票員很辛苦,上班前需把它分揀出來,放到不同小格子裏邊,還要當日結算售賣的具體票數。

每張“硬紙板”上都有一個小豁口,“豁口是檢票員用鉗子剪的,如果出站時檢查沒有這個豁口,還不讓出站呢。”蔣明生說。

還有一種是薄紙式車票。“有一種區段票,薄薄的一張紙,根據路程長短對應的價格‘撕票’。”蔣明生介紹,“如果票不夠用了,就用代用票,純人工手寫。”

第二代車票 軟紙火車票

第二代軟紙火車票於1996年底在全國推行,是紅色的,是一種普通紙質車票,用碳帶打的,沒有磁性。

“因為不能使用機器驗票,所以要單獨分開由工作人員進行檢驗。”蔣明生說,目前隻有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才會使用紅色的軟紙火車票。

在那一時期,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但每逢春運等高峰期,“黃牛”湧現。為解決經常出現的排隊難、買票難、乘車難現象,軟紙車票新添了一維條形碼,能很好地提升車票防偽性。

第三代車票 磁介質車票

2007年,第三代磁介質車票誕生,利用磁介質記錄票麵信息,輕軌和高鐵都使用這種車票。

藍色磁介質車票上邊有簡化的姓名、身份證號和二維碼,四個角為半圓狀,車票上能隱約看到火車的形狀。

磁介質車票不僅質量比紅色車票好,而且還有防止磁場幹擾和耐高溫的特性,據說這種車票保存個十年八年是沒有問題的。比起上一代,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蹤性強,可以快速檢票進站,製假售假行為得以有效遏製。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證券分析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