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接近尾聲,增资足率行業整體償付能力充足,不停但有6家公司未能實現“償付能力達標”,季度分別為合眾人壽、成险前海人壽、企综渤海人壽、合偿渤海財險、力充安心財險、下降陽光信保。达标
根據2021年年初銀保監會正式下發的增资足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險企需要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不停綜合償付能力不低於100%以及風險綜合評級不低於B級,季度才能稱得上“償付能力達標”。成险
三季度,企综受業績與盈利下滑影響,合偿178家險企中,共有121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21年二季度有所下降,占比近七成。具體來看,84家財產險公司中,64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二季度下降;80家人身險公司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二季度下降的有50家;14家再保險公司中,8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二季度下降。
在第三季的報告中,除了安心保險外,其他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高於監管要求。
償付能力充足率是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充足狀況。風險綜合評級,即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綜合風險的評價,衡量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風險的大小。
在保險公司自身經營狀況和社會環境等多方麵因素影響下,償付率本身是時刻變化的。銀保監會對於償付能力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一旦保險公司出現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時便會對其采取強製措施,例如要求股東增資、限製資金運用渠道、暫停發行新保單等。
目前,財險行業受車險新規影響,利潤大幅下滑,壽險行業則麵臨轉型壓力,日子也不好過。許多家保險公司在今年都頻繁且高額地進行了增資輸血,增資總額已經超過870億元。
此外,安心保險也是唯一一家風險評級為D的險企,這家公司成立於2016年。盡管業務增長較快,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再加上之前踩雷P2P信用保證保險業務,以致於虧損嚴重,深陷償付能力不足的困境。
去年第三季度,安心保險償付能力驟降至-125.7%,而今年更跌到-283.39%。今年1月,銀保監會向安心保險下發了1號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責令其增加資本金,停止接受車險新業務,限製董監高的薪酬水平。今年6月,安心保險發布公告,擬引進新的投資人江蘇華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威達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增資後,公司注冊資本將由12.85億元變更為19.85億元。
本次增資暫時沒有更多公開消息。更早時,安心保險曾公告引入正大製藥增資和水滴入股,但都未獲成功。
在已達標的險企中,富德生命、恒大人壽和珠江人壽綜合償付能力低於120%,償付能力偏低,屬於監管重點核查的公司。
此前有媒體報道,創立不久的珠江人壽打破了壽險公司“七虧八盈”的規律,成立後三年便扭虧為正。然而穿透年報發現,珠江人壽業績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收益,公司的盈利能力並不不穩定。今年,珠江人壽出現利潤大幅下滑,各項指標迫近政策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