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管家市區公廁開放管理的漳州有關話題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人們發現,市区現在的公厕大部分公廁不同以往有專人駐守,那公廁的有专維護和清潔究竟是誰在負責呢?這群確保公廁有效運轉的人,便是管家公廁巡查員。
公廁巡查員是漳州如何工作的?記者走訪了其中一位巡查員——吳雲端,通過她的市区視角,為大家揭開24小時公廁管理的公厕“秘密”。
雨夜堅守
守護公廁“防線”
吳雲端是有专龍文區的一名公廁巡查員,近五年來,管家她用自己多年來的漳州堅持與付出,守護著公廁的市区清潔與便利,成為當之無愧的公厕“公廁管家”。
3月4日晚,有专得知浦頭港公廁因暴雨下水道發生堵塞並倒灌,吳雲端的眉頭瞬間皺起,心急如焚,她毫不猶豫地騎上電動車,向著浦頭港公廁飛馳而去。
到達現場後,眼前的景象讓吳雲端倒吸一口涼氣。隻見公廁內一片狼藉,汙水肆意橫流,各種雜物漂浮在水麵上。吳雲端顧不上多想,挽起袖子,毫不猶豫地徒手清理起堵塞井蓋的樹枝和垃圾。尖銳的樹枝劃破了她的手指,她卻渾然不覺,依舊全神貫注地清理著。
“小張,快把沙袋搬過來!我們得趕緊築起一道防水牆,不能讓積水再往裏麵灌了!”吳雲端大聲呼喊著同事。小張急忙將沙袋扛過來,兩人齊心協力,一個壘沙袋,一個固定,雨水打在他們的臉上,模糊了視線,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
在與積水的奮戰中,吳雲端一邊忙碌,一邊不停地安慰著旁邊緊張的保潔員:“別慌,我們一定能把問題解決!大家加把勁!”經過4個小時的艱苦奮戰,他們終於成功保住了公廁的電路,積水也漸漸退去。此時,天已經微微發亮,吳雲端拖著疲憊的身體,又帶著工具挨個排查全區30座公廁,對12處易澇點的排水設施進行了加固。一位保潔員看著她濕透的衣衫,心疼地說:“吳姐,您這一晚上都沒合眼,太辛苦了。”吳雲端卻笑著擺擺手:“這都是咱們的本職工作,辛苦點沒啥。”
24小時待命
事無巨細堅守
“在城市公廁的運營維護體係中,有著保潔員和巡廁員這兩個不同但又相輔相成的角色。”吳雲端介紹,保潔員主要負責公廁內部的日常清潔工作,包括地麵清掃、便池清潔、洗手台擦拭等,工作時間多集中在白天人流較大的時段,他們的工作是讓公廁時刻保持幹淨整潔的基礎,而她這樣的巡廁員,工作範圍更廣、時間更靈活。他們不僅要檢查保潔員的工作成果,還要負責公廁設施設備的日常巡檢,確保水電正常供應、設施設備正常運轉,從保潔員排班到設備維護,從衛生標準核查到突發事件調度,事無巨細。像在暴雨夜處理浦頭港公廁倒灌事件,就是巡廁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職責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巡廁員日均巡查裏程超過50公裏,要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認真檢查每一座公廁的衛生狀況、設備運行情況,與保潔員協同合作,共同保障公廁的正常運行。
多年來,吳雲端的手機24小時開機,深夜接到設備故障報警是常事。
有一次,某商圈公廁的化糞池管道深夜破裂,刺鼻的惡臭彌漫在空氣中。吳雲端接到電話後,迅速趕到現場。她一邊協調維修人員,一邊幫忙清理汙水。“師傅,您看這裏,能不能先把管道堵住,防止汙水繼續外流。”她焦急地與維修人員溝通著。在搶修過程中,蚊蟲不停地叮咬著她,她卻顧不上驅趕,一心隻想著盡快解決問題。直到淩晨3點,管道終於修複,吳雲端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兒子看著她疲憊的樣子,心疼地說:“媽,您把公廁當第二個家了。”吳雲端輕輕摸了摸兒子的頭說:“市民急著用廁所時,多等一分鍾都是煎熬,媽媽辛苦點沒事。”
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共有城市公廁351座,其中由市城管局下屬事業單位市環衛中心直管的公廁共有211座,均實現24小時開放,這些公廁的正常運行離不開保潔員和巡廁員的共同努力。吳雲端所管理的龍文區這30座公廁,也是整個中心城區公廁體係的一部分,她和同事們嚴格按照《漳州市公廁安全管理製度》《漳州市公廁檢查考評標準》等規範性文件開展工作,保障市民能有一個舒適的如廁環境。
暖心細節
傳遞城市溫度
在同事眼中,這位“公廁管家”既有女性的細膩,又有管理者的果敢。麵對平均年齡超50歲、不擅長使用智能設備的保潔隊伍,她耐心十足。
“李阿姨,您看,這個消毒記錄就是這樣操作的,它能準確記錄消殺頻次,對我們優化保潔工作很有幫助。”吳雲端一邊示範,一邊耐心講解。之後,她還會陪同保潔員操作幾次,確保他們熟練掌握。在她的努力下,20餘名保潔員逐步掌握了電子巡檢和日常消毒規範,公廁投訴率也因此持續下降。
吳雲端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特殊人群的需求。醫院旁公廁增設母嬰台、老舊社區公廁添置防滑墊……這些改變都源於一次巡查中的“揪心瞬間”。有一天,她目睹一位視障老人在公廁門口踉蹌摔倒,這讓她心中滿是愧疚與自責。當天,她便將調研報告提交給環衛中心。“領導,我們需要盡快采取一些防滑措施,以保障特殊人群的安全。”她急切地向領導反映。僅一周後,市區部分老舊公廁地麵鋪設了防滑墊,通道加裝了扶手。看著這些改變,吳雲端欣慰地說:“公廁是城市的良心,細節溫暖了,人心就暖了。”
吳雲端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讓30座公廁成了文明城市的溫暖注腳。“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不平凡。”這句話,她常掛在嘴邊,也刻進了每一天的奔波裏。在她和眾多像她一樣的公廁工作者的努力下,市區公廁的運營維護管理工作得以有序進行,為市民解決“找廁難”“如廁難”問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讓城市的文明形象在這小小的公廁中得以彰顯。
☉記者 李潤 通訊員 何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