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代理退保有保險消費者反映,平安骗局有不法分子通過網站、人寿短信、安徽社交媒體等渠道,司风示起诉利打著“代理退保”“專業保險維權”等旗號,险提煽動消費者退保,底恶使消費者麵臨錯失原有保險合同的意投益链風險保障,以及再投保時保費增加、谨防重新計算等待期,代理退保甚至可能被拒保等風險,平安骗局造成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人寿目前,安徽此類現象已經引起監管部門、司风示起诉利行業協會關注,险提並陸續發布提示、提醒,明確“代理退保”“退保理財”等行為違反了監管規定,是犯罪分子牟利的手段。
一、起底惡意投訴利益鏈
首先,該犯罪團夥利用百度搜索、淘寶、抖音、小紅書等平台廣泛散播“惡意投訴”消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攏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
然後,通過接觸客戶,了解經過,鼓動客戶直接向監管單位投訴,並要求客戶在獲得全額退保承諾前不得與保險公司溝通;
同時,犯罪團夥均與客戶事先簽署委托協議,並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定金,也有的需要用身份證件/保單/銀行卡作為抵押;
緊接著,指導客戶用話術引導被訴人作出不利陳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買的那款保險,當時你返還我多少錢,我有點忘記了,我朋友也要買,想了解一下”,以電話錄音、微信截屏、拍照釣魚取證。
下一步就投訴公司、施壓監管。投訴內容均有模板,投訴理由也很專業,並利用法律政策,倒逼監管部門向公司施壓。
一旦滿足投訴訴求,“成功案例”被迅速轉發宣傳,公司退款短信等也會作為“成功案例”來招攬新業務。
二、擦亮雙眼,謹防“代理退保”騙局
那麽,作為普通的消費者,該如何避免受騙上當呢?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為大家盤點了“代理退保”犯罪團夥的常用伎倆。
(一)冒充監管部門或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或以“銀保監會退保服務中心與銀保監局合作”的名義,通過電話、微信、網絡等進行虛假宣傳。
(二)謊稱消費者所購買的保險產品已有多名消費者投訴,保險公司存在欺詐行為;或欺騙消費者若繼續持有將會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慫恿客戶退保。
(三)謊稱可以協助消費者“全額退保”,誘導投保人簽署代理服務協議或欠款協議,並誘導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單、電話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有的甚至扣留消費者銀行卡、手機,從而達到控製客戶的目的。
(四)有的代理退保組織與黑惡勢力勾結,如消費者想終止協議,則對其實施威脅、恐嚇等不法侵害。
(五)阻止消費者與監管部門、保險公司溝通,試圖切斷消費者正常維權通道,從中騙取客戶支付高額費用。
三、提高警惕,守護好自己的保險保障
當然,為避免落入詐騙“陷阱”,蒙受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也建議廣大消費者謹記以下的消費警示:
(一)謹慎辦理退保
不法分子勸誘保險消費者退保,是為了獲取非法的經濟利益,不管是收取退保手續費,還是鼓動退保後購買所謂“升級產品”,都會導致保險消費者相應的經濟損失,甚至讓保險消費者落入違法活動的陷阱。建議保險消費者要結合自身實際的風險保障需求和財務支付能力,謹慎辦理退保。
(二)正確認識保險功能
保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人身保險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在被保險人發生年老、疾病、傷殘、死亡等情況時,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給予保險賠償等。建議保險消費者謹慎退保,以免失去保險保障。
(三)勿受高息理財誘惑
以高收益為賣點的“理財產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資,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為避免上當受騙,建議保險消費者不要輕信“退保理財”,做到“三拒絕”:拒絕相信高息“理財”和以保險公司名義承諾的高額回報;拒絕被贈送禮品、“先返息”等誘餌打動;拒絕與銷售人員以個人名義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以及銷售人員以個人名義出具收據等。
(四)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如遇可疑邀約,可通過各保險公司官方網站、客服電話等正式渠道查人員、查產品、查地址,核實銷售人員是不是保險公司銷售人員、所售產品是不是保險公司產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地址。遇到“退保理財”騙局時,建議留存相關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