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鸽子蛋被水產品輕微紮傷或許是手背伤长司空見慣的事,但這也可能帶來不容小覷的被鱼健康風險。最近,鳍扎福州的出肿林依伯右手毫無征兆地冒出鴿子蛋大小的腫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鸽子蛋經醫生檢查,手背伤长竟是被鱼不常見的海分枝杆菌感染,很可能跟他不久前被一條海魚的鳍扎魚鰭紮傷有關。經過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肢體矯形與重建外科醫生們的出肿專業診治,林依伯的鸽子蛋症狀得到明顯緩解。
林依伯在手背出現異常紅腫後,手背伤长輾轉過多家醫院就診,被鱼服用了多種抗生素,鳍扎可紅腫未見好轉,出肿反而發展為鴿子蛋大小,整個手看過去都變形了,磁共振檢查顯示紅腫的皮膚下有積液。經人推薦,他來到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肢體矯形與重建外科就診。接診的陳培生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病史發現,林依伯發病前一個月左右接觸過海產品,還不慎被魚鰭紮傷。憑借多年積累的專業經驗,陳培生認為可能與海分枝杆菌等細菌感染有關。經采取林大爺紅腫處深部組織標本送檢,證實是少見的海分枝杆菌作祟。
隨後,在藥劑科陳泉金主管藥師的精準用藥指導下,林依伯手部的腫痛逐漸減輕。
林培生副主任醫師介紹,海分枝杆菌是一種非結核抗酸杆菌,病程遷延,會迅速侵犯手部組織,甚至可能引發壞死和截肢的風險,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海分枝杆菌可不隻是鹹水裏才有,淡水裏也廣泛存在。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2至34℃,這種獨特的溫度適應性,使其既能存活於28至32℃的溫水環境(如魚缸、海水、河口水域),又能在入侵人體後保持活性。因此,被魚刺、魚鰭紮傷,接觸未充分消毒的遊泳池、水族館等,都可能“中招”。症狀輕則手上出現丘疹、結節,重則膿腫,甚至沿淋巴管形成病變。要是免疫力低下,細菌還可能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感染。
醫生提醒,市民處理水生生物時記得戴手套,被刺傷後及時用清水衝洗並消毒傷口,必要時就醫;避免接觸汙染水源,尤其是皮膚有破損的情況下;加強個人衛生,接觸水生生物後及時洗手。(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