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合肥知識的儲備,更是市长身心習慣的養成、適應能力的江路培養。從幼兒園到小學,幼儿园教育集遇见幼不是团淮翻山越嶺,不是北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分园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為此,科学合肥市長江路幼兒園教育集團淮北路分園2024年1月,衔接衔接系列中班開展了“我的成长情緒我做主 ”為主題的幼小銜接身心準備係列活動,幫助中班幼兒提高情緒管理能力,中班准备保持積極、穩定的合肥情緒。
我的市长身心表情變變變
“我的表情變變變,開心。我的表情變變變,難過......”教室傳來熟悉的聲音,我發現小朋友們特別喜歡這首歌謠,於是,我們展開了一個討論,什麽是情緒?快樂、生氣、難過、驚喜……
在集體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和討論,表達對各種情緒的理解,用表情和動作表現不同的情緒。
情緒日記
每天來園,孩子們會在“心情記錄單”上記下今天的心情,記完之後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心情,老師也能夠及時了解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們通過記錄能關注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情緒有“跡”可尋。
情緒小實驗
幼兒是發展初期的幼稚個體,具有無限的發展潛能,他們對是非還不具有分辨的能力,基於這一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集體活動“一張紙的實驗”,通過幼兒將一張平整紙揉成一個團,然後給紙寶寶道歉,再把它鋪平之後,發現紙寶寶再也回不去原來光滑的樣子。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讓他們意識到不亂發脾氣,不遷怒於他人的重要性。
我是情緒小主人
什麽事情可以讓我們開心呢?
吃好吃的
做手工
玩體能大循環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們可以怎麽做?(對話框形式)
想一想開心的事情
可以聽音樂
段老師:小朋友們的辦法可真多,下次不開心的時候記得用一用喲!
情緒體驗館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投放了各種關於情緒的繪本。並且鼓勵他們自由講述或者表演。語言區創作舞台表演中,孩子們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情演繹人物的不同情緒,加深對各種情緒的認識。
情緒養成記
家園合作是幼兒成長的重要橋梁,情緒是伴隨幼兒一生的朋友,幼兒良好情緒的養成當然也需要家庭的合作,那麽我們該如何幫助幼兒與情緒成為好朋友呢?以下是關於情緒養成的家庭指導建議:
1.為幼兒設置“踮踮腳就能夠到”的目標,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意誌力。
2.當幼兒產生焦慮、著急等負麵情緒時,耐心地傾聽,鼓勵他們勇敢麵對,用適當的方式排解情緒,同時家長也要在家庭中為孩子營造積極的情緒氛圍,以身作則。
3.引導幼兒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例如:當幼兒感到憤怒時,引導其通過語言表達、深呼吸、跑步、打球等方式轉移情緒;當幼兒感到難過時,先給予情緒上認同與撫慰,再通過擁抱、繪畫、聽音樂等方法排解。
幼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持續中有序開展,在過程中逐步積累的。我們堅持科學銜接,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了解情緒、表達情緒以及調適情緒,讓孩子學會與情緒和諧共處,體驗與接納所有的情緒,每天要保持開心、快樂的積極情緒,感受生活的美好!(段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