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合肥会成合肥皖智高級中學舉辦了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皖智委合肥皖智高級中學黨委書記、高级校長郭祖彬,中学皖智研究院院長何登保,举办合肥皖智高級中學磨店校區黨委副書記、第届執行校長焦燕峰,学术教科研中心主任張傑等各校區校級幹部及學術委員會成員出席了會議。合肥会成本次會議由焦燕峰主持。皖智委
大會第一項,高级焦燕峰介紹了學術委員會的中学籌備情況,詳細闡述了學術委員會成立的举办背景、目的第届及籌備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從初步構想到方案製定,学术從人員選拔到機製構建,合肥会成每一項工作都凝聚著無數的心血與智慧,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反複推敲與打磨。
大會第二項,郭祖彬為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這張聘書,是學校對各位老師能力和貢獻的認可,也寄托了學校對學術委員會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
大會第三項,提名並表決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等人選。經過表決,郭祖彬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何登保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傑擔任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方方擔任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大會第四項,審議並表決通過《學術委員會章程》。該章程明確了學術委員會的職責、權利、義務及工作程序。學術委員會章程的製定,是學術委員會規範化、製度化建設的重要一步,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製度保障。
大會第五項,張傑宣讀了學術委員會2025年工作計劃。學術委員會將以校本教研期刊《皖智教研》為陣地,常態化開展讀書、學習、研究工作,為我校各校區的課題研究、論文競賽、課程思政、課堂研究、書籍撰寫等學術活動提供指導。該計劃明確了學術委員會在新一年的工作方向、目標和具體措施。
大會第六項,郭祖彬對學術委員會的成立進行總結。郭祖彬從“是什麽”“為什麽”“怎麽做”三個角度向大家詮釋學術委員會的角色定位、成立意義和建設方式。在角色定位上,郭祖彬提出,希望以大學的視角來辦高中,提升學校的學術能力,讓學術委員會的成員成為帶頭學習者、學校建設者和自我成長者。在成立意義上,郭祖彬認為,其一,“研究能力”是教育強國的內核,成立學術委員會是新時代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其二,學術委員會為我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提供隊伍支撐,是促進學校發展的核心隊伍;其三,成立學術委員會是民辦學校崛起的“捷徑”,我校一直遵守著公辦學校的發展規範,同時擁有著民辦學校經費靈活的優勢,在當前民營經濟和教育強國的大背景下,我校要趁著機遇,加大投入,真做教育,真做研究,爭取為中國教育貢獻民辦力量。在建設方式上,郭祖彬提出“三個怎樣”。其一,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要成為樂學者、樂思者、樂研者,成為好老師,才能辦好學校。其二,我們要建設怎樣的團隊?我們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成為教育行業的創新者、民辦教育價值的貢獻者、民辦學校領域的引領者。其三,我們要有怎樣的成果?我們要有看得見的進步,有論文,有論著,有課題,有獲獎,要向家長的信任有交代,向學生的成長有交代,向社會的期望有交代。
大會第七項,何登保做題為“讓課題研究成為我們的教育常態”的微講座。何登保從“從被動到主動:我做課題研究的經曆”“從感知到認知:我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從個體到群體:我對課題研究的期待”三個方麵,講解自己的成長曆程、研究心得和對學術委員會的目標規劃。何登保指出,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要做“行動派”,才能成為“實力派”,把群體的“能力”變成學校發展的“動力”,讓自己成為“影響源”,影響一門學科,帶出一支隊伍,產生一批成果。
合肥皖智高級中學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的圓滿召開,標誌著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邁上了新的台階。我們期待與全校師生共同努力,讓皖智老師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獲得職業幸福,讓皖智學子在高質量教育教學中走向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