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打造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新時代也正翻開新篇章。乡村溪边伴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振兴助力向往日趨強烈,如何在新時代、模板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共同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富裕成為擺在國家、打造社會與企業麵前一個宏大的乡村溪边命題。
在此背景下,振兴助力全國政協常委、模板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的共同精準扶貧行動,正用自身優異的富裕表現,承擔起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這一宏大社會責任的打造使命和擔當。
來源:寶龍集團供圖
用舍由時鄉村振興大勢所趨
從鄉村振興成為共識的乡村溪边那一刻起,這就是振兴助力一場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單程票。給全體人民以美好,而非忽視部分人民的美好追求,正從更宏大的視角,走向回歸。
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2018年1月2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文件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等方麵對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係統規劃與全麵部署,並提出到2050年,鄉村全麵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麵實現。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文件指出,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麵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當前,中國經濟結構正處於深度調整期,經濟發展也進入深度轉型期。延續了幾十年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正緩慢被效率與公平同等重要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城鄉均衡發展頻頻被提及。如何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響應,重視鄉村與農民的需求,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成為社會各界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向。
行藏在我鄉村振興煥發新顏
時代掀開了新的一頁,先富帶後富正在具有宏大家國情懷的企業家身上不斷得到體現。
早在2016年,許健康即通過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捐資1億元,定向用於晉江市安海鎮溪邊自然村鄉村振興,幫助溪邊村可持續發展的扶貧項目。
在2019年,許健康又追捐2500萬元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該項目包括溪邊公園、能琴公園、舊村改造和人居環境提升、書藏樓文化藝術中心、書屋、實驗幼兒園寶龍園、敬老院、健康小屋和安置房建設,成立村企合作公司並投產、設立提振教育的“種子計劃”、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村民”合作的新型民宿經營模式,以及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種植基地和高標準休閑農業體驗園相結合的田園綜合體等。項目被列入全國工商聯的“萬企幫萬村”總體框架暨福建省“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
捐資之下,是許健康對溪邊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係統思考與科學規劃。
為回應鄉親們對改善居住條件、居住環境的期盼,在溪邊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上,舊村改造成為最早實施的項目。
按照項目總體規劃方案,溪邊村舊村改造區域首期規劃改造總用地麵積67畝,通過拆舊建新,從群眾需求出發,建設獨棟住宅及小高層安置小區,並且完善區內基礎設施配套,進行線路纜化、瀝青道路、景觀綠化等,提升溪邊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目前,45棟閩南風格的紅磚小別墅均已完成建設,每棟占地約110㎡、建築麵積約300㎡,合計總建築麵積約13500㎡。
其次是完善空間布局,打造宜居的溪邊風景。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溪邊村整體規劃設計充分利用東高西低的地形地貌和原有場地空間結構關係,規劃形成“一心兩軸四園六主題”的空間布局。以溪邊村落文化為核心,以田園生態和宗祠文化為兩軸,將生態園、劍膽園、勵學園和琴心園串聯一起,緊扣生態環境、晉江精神、孝賢文化、勵學精神、宗族文化和體育精神六大主題,勾勒出一幅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溪邊風景。
最後是實現產業振興,完善自我造血能力。
溪邊村秉承“黨委政府搭台,村企聯合唱戲”的原則,創新“村企合作、鄉賢反哺”模式,成立了寶旺金屬製品公司,於2020年7月正式投產。其作為寶龍地產的戰略合作夥伴也解決了市場銷售問題,目前已完成產值超1億元。該項目將致力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的示範工程、精品工程,解決溪邊群眾民生福利需求。
2021年5月,安海鎮鄉村聯盟驛站正式開業,“愛購安海”線上平台也同步上線。這是晉江市首個鎮級鄉村聯盟驛站,采取“線上+線下”的銷售服務模式,致力推廣安海名小吃、閩南特色、農副產品、水果生蔬和安海名企名優產品,切實提高村民增收,方便群眾生活。
此外,溪邊村以農村經濟聯合社為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將農民閑置土地集中起來,打造60畝農耕休閑旅遊項目,探索發展鄉村生態環境的魅力與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休閑需求結合的新型產業,讓人們看到了美麗起來的鄉村蘊藏著的無限商機。
通過資金先行,漸次推進安居樂活、查漏補缺與產業振興,溪邊村打造出了企業、政府、村莊三方主體聯動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藍本,描摹出一幅鄉村振興路上多方攜手同行的溫馨畫麵。
來源:寶龍集團供圖
守正出新生生不息精神家園
給鄉村以生命,給鄉村以精神力量,無疑是鄉村振興過程中更高維度的考量。
在滿足村民安居、宜業與樂活的基礎上,更加需要關注村民的精神需求,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打造出溫馨和諧的鄉村社會關係與文化氛圍。
溪邊村首先選擇在教育與養老方麵發力,實現幼有所教與老有所依。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今日振興鄉村教育,他日鄉賢人才輩出。溪邊村目前已設立“安海經竹公益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由許健康捐贈1000萬元設立,主要用於開展扶貧幫扶、助學助教、獎教獎學等公益慈善活動,打造提振教育的“種子計劃”。
此外,安海實驗幼兒園寶龍園區目前正在方案設計、土地報批中,該項目占地4.8畝,按9個教學班、在園幼兒270人的規模進行建設,設計建築麵積3918㎡,計劃投資1500萬元。建成後,將更好地服務於安海鎮壩頭、溪邊等周邊村莊的適齡幼兒,較大範圍輻射安海鎮東片區優質的幼教資源,促進安海鎮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和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敬老院、圖書館等民生項目規劃也已提上日程,將有效實現“科文衛”、“養樂康”結合,讓溪邊村老人實現老有所依。
在滿足教育與養老的基礎上,溪邊村也注重傳承鄉村文化,打造村民的精神家園。
以書藏樓美術館為例,其規劃用地麵積約6.32畝、建築麵積1390㎡,設計上采用“雙天井”的閩南風格。書藏樓功能上是家族祖宅與藝術展示會館的結合,也是傳承與當地的結合,同時兼具時代性和突破性,體現家訓與家族精神。同時兼作村公共設施配套,用於文化、民俗展示,書畫展覽。通過打造公共活動空間,讓村民可以更好地欣賞優秀文化、傳承文化。
從教育到養老,再到文化傳承,一幅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圖景已經躍然紙上。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匯點,在全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中,溪邊村的鄉村振興是其中一個縮影。而溪邊村所開創的多方主體聯動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藍本,有望在未來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