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省錢達人巧用各電商外賣平台優惠 4年省了10萬生活費
利用商家滿減、厦门平台紅包和淘寶糧票,省钱商外省万生活呂先生在餓了麽點單,达人不花錢吃“霸王餐”。巧用(圖為呂先生以前的各电訂單截圖)
海峽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蘭京)最近,上海一市民憑借滿牆的卖平優惠卡省下全家80%生活費,被網友驚呼為“卡神”。台优其實,惠年這樣的厦门省錢達人在我們身邊也有。而且,省钱商外省万生活隨著網購的达人普及,他們也有了新的巧用特點——不領券、不下單。各电
廈門市民呂加丁就是卖平這樣一位省錢達人。他說,台优從2014年開始,憑借掌握各類電商、外賣平台的推廣優惠,已經省下至少10萬元的生活費。
外賣
免費吃了一個月
四年花銷不足千元
昨日中午,見到呂先生時,他剛吃完一頓不花錢的外賣。這樣的外賣被同事戲稱為“霸王餐”,一度成為公司工作餐。“8月上旬起,餓了麽大戰美團,我們憑著商家滿減、平台紅包和淘寶糧票點外賣,免費吃了一個多月。”呂先生演示給記者看,他首先從一個收集各類優惠券和紅包平台公號推送中,複製口令領取淘寶糧票(2.6元),再從淘寶進入餓了麽。呂先生說,自己是超級會員,有平台大紅包(5元)。“不過,要做到‘霸王餐’,還需要找到滿減力度大的商家。”他隨即點開一家“滿30元減23元”的快餐店,點了馬蹄大肉圓、小炒豆腐皮、紅燒肉和米飯,加上餐盒和配送費,共計30元。但是,扣除“滿減”23元、紅包5元和糧票2.6元後,實付款為0元。
“有一陣子,用淘寶AR刷王老吉,還有五元紅包。”呂先生還發現,由於每單花銷都在10元以下,外賣平台的大數據分析已把他認作“省錢一族”,給他的紅包數額比較大,至少5元。新用戶也是優惠最多的,為此,他還實名在電信、移動、聯通辦了6張手機卡。“我還會交替使用美團和餓了麽。隻要隔段時間不用,這些平台就會發大紅包,吸引我再次使用。”呂先生說,工作四年,他在單位點外賣,花銷不超過千元。昨天,記者按照呂先生的方式,在餓了麽分別用“新用戶紅包”和“會員大紅包”等下單,一杯奶茶(22元)才3.6元,一份晚餐(31元)隻用了8.6元。
當然,便宜不是隨時隨地都有。有一陣,他就因周圍店家滿減力度小而選擇去店裏吃堂食。
購物
買了四隻醬板鴨
不花錢還能賺錢
呂先生省錢最擅長的領域還是網購。最近,他花了不到3元買了個嬰兒指甲剪。同樣的商品,妻子在淘寶上花了22.9元。“我會在一淘、淘寶聯盟、試客聯盟、眾劃算等平台上進行對比,找到最優惠方式再下單。”由於從事電商運營工作,呂先生深諳網購的各種推廣方式。他第一次嚐到省錢的甜頭也來自於此:2014年12月,一家淘寶店促銷醬板鴨,一隻29.9元。“我猜他們‘雙十一’預估太高,壓了庫存。”呂先生發現,他們在“真劃算”平台上隻要8元,且在“淘寶聯盟”還有返利30%(按原價)。最後,他買了四隻,沒花錢,還賺近30元。
這幾年,呂先生靠自己下單拿返利,在“淘寶聯盟”就賺到傭金好幾萬元。“不完全統計,用這樣的方法購物,最少省了10萬元。”
僅購物App,他就有18個。“以前更多,使用多了,就會淘汰一些。這些平台都屬於第三方推廣平台,為了推廣商品,商家會在這些平台開辟讓利的入口。”呂先生介紹,不管是早期的刷單、免費試用,還是如今的返利傭金、推廣優惠券,萬變不離其宗。呂先生說,但這些省錢方法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有的大品牌就沒優惠。他會把要采購的東西分為剛需和囤貨。“非剛需可囤貨的才最適用。”
對於呂先生的做法,有些人會不理解,覺得錢是賺來的不是省下來的。“就連妻子,剛開始也並不看好。”呂先生說,如今,當看到實際的優惠,家用品的采購,老婆已全權交給他。“對於自己,這更多是一種樂趣,也很有成就感,還有利於自己工作經驗的積累。”